百度知道推广需要知道的14条小技巧

(编辑:jimmy 日期: 2024/12/29 浏览:2)

不得不说百度是一个护犊子的主,我们看看百度给他旗下的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的权重就知道了。混迹百度知道和chinaz以及其他知名seo论坛也有一段时间了,从chinaz学了不少东西,不过一直都没有真正的用心给大家写过帖子,今天来给大家整理下百度知道的一些小技巧,希望对各位童鞋们有所帮助。

1、马甲号,大号:想要做好百度知道那就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百度账号。20个左右就可以了。想以一个或者两个号就能纵横百度的童鞋也太小看百度了……

2、大家要勤换IP:主要用于申请百度账号、自问自答。一般最多进行三次操作了就要换IP了。(对于在公司上网或者无法通过断网换IP的童鞋们,你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叫VPN的东东)

3、自问自答要保证一定的时间间隔,最好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后在回答,有几个垫底的之后,你再将自己的答案采为最佳。因为百度的回答答案的价值与回答人数的多少有关系。

4、为了防止竞争对手跟踪我们的帐号,有些回答过的问题最好还是选择匿名回答。我在进行百度问答的前期经常就会碰到有人跟踪,导致自己的一些问题被举报。这个特别是对自己的大号来说,毕竟养一个大号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

5、百度知道推广我们要注意质量,而不是铺天盖地的数量。尽量让自己的排名靠前。目前通过自问自答,关键词叠加,以及请朋友帮顶的方法,我操作的问题有很多都是在第一页,有的会在前三。有一个系列的问题百度搜索结果有3800多项结果,但是第一页十个问题有四个、第二页有三个是我来操纵的。由于做的词没有指数给网站只是带来了大概400左右的IP,最好的是一个没有指数的长尾词,一个月一个问题有500+的流量。

6、关于排名与时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对于搜索结果比较小的问题,可能你今天回答明天排名就出来了;但是对于搜索量巨大的一些词语需要一段时间的才会刷新排名。这个排名你可以看百度知道中排名靠前的问题的回答时间。

7、回答的问题覆盖面要比较广,不要只回答自己所推广的行业或领域。特别是不要无意识的出现一个回答账号采纳率是100%的情况,这样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是自己刷出来的。

8、一个账号,在一天内最好不要超过回答10个问题,在同一时段最好不要回答超过3个问题。(这点是从网上整理而来,具体的是不是这样我也不是很清楚)

9、在百度知道上做链接一天之内不要放得太多,而且加链接不要直接使用首页链接。而是要注意使用内页的链接。链接也不是随便带的,以免出现域名进入百度黑名单,导致以后一段时间内带不上链接。总之百度知道是一个雷区,大家尽量放小心一点。万一网站被K那就哭都哭不出来了。

10、百度知道等级越高,相应的带链接更容易过。而且相同的回答,账号等级较高在排名的时候会有一定的优势(不过优势不大,几乎可以忽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尽量使用高级账号回答我们精心准备好的最佳答案。

11、采用迂回的战术,而不是回复问题的时候就赤果果的放上自己的链接,特别是对链接还不进行处理!这样一般都是处于提交中的状态,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谨慎起见:我们先回复问题,不带链接,然后修改回答,放上链接。这个时候就是没有过,那么我们也可以慢慢修改。

12、可以利用QQ群来进行回答。目前用于问答平台的互助QQ群很多,多人帮助效果会更快。你在QQ问答群混迹的时间长了,其他人多少会透露一些百度知道的小技巧,看到你就赚到了,更重要的是你能认识一些seoer朋友!

13、回答的次数一般控制在5-10次,而且每个回答中都要带有关键词,群里曾今有些朋友让我帮忙回答问题或者提问题,出现的最弱智的问题就是:回答竟然一个关键词都没有,而且问题的题目还不是他要优化的关键词……但是不要可以的堆砌关键词。

14、做好一个标题党,标题要利用人性的两大弱点:好奇心和贪婪心。吸引自己问题的点击率。我想这个问题对于学习过软文写作的童鞋们来说是小case了吧?

百度问答是一把双刃剑,希望各位进行百度问答的时候操作谨慎一点,避免网站被K。虽说没有经历过K站的seoer不是一个真正的seoer,但是这些情况我觉得还是尽量避免的好。

这些是我进行百度知道操作半个月以来的经验,然后根据网上的一些百度推广技巧整理出来的。其中肯定有一些错误的地方,希望各位seoer前辈多多指正!不甚感激。

seo我认为也是一个圈子,seoer之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目前我的小博随州网络优化基本上处于孤军奋战状态。希望各位seoer前辈能多多指点!

一句话新闻

Windows上运行安卓你用过了吗
在去年的5月23日,借助Intel Bridge Technology以及Intel Celadon两项技术的驱动,Intel为PC用户带来了Android On Windows(AOW)平台,并携手国内软件公司腾讯共同推出了腾讯应用宝电脑版,将Windows与安卓两大生态进行了融合,PC的使用体验随即被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