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刷屏文章的真伪?

(编辑:jimmy 日期: 2024/12/23 浏览:2)

来源:可能吧(knbknb)

作者:阿禅 Jason Ng

读完本文大约需要4分钟。

朋友圈从来不缺刷屏文章。今天本没计划写文章,但有些话,不吐不快。

一位朋友早上发来消息,问我如何看待「罗一笑」,我笑了一笑,说,不是十分了解,不好评价。对于没有做过较为深入研究的事情,或不是自己十分熟悉的领域,一般我都不会妄自评价。更不会因为情绪被燃起,而一时冲动,将还没搞清楚的事情,转发到朋友圈。因为每一次转发,其实是对信用的一次透支。

观察了不少营销事件,我想从罗尔的营销事件,聊聊当我看到一篇刷屏文章时,我是怎样做、怎样判断的。

1

是的,在花了 1 小时,查看罗尔先生过去 2 个月写的文章后,我把他最近发的几篇文章定性为营销事件。

2

一般人在没搞清楚一件事前,是不会轻易转发文章的,除非,文章传达的情绪足以盖过读者对真相的判断。所谓情绪,包括:爱国、反日、同情、憎恨、食物安全等。你可以看到,经常有些文章会说某种食品不安全,很多人就盲目转发,很多时候,权威机构并没有证明这种食品是确实不安全的。

3

同情,也是如此。我们天生对弱势群体或受伤群体是抱有同情的,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张照片,一个穿着破烂的老大爷和一个法拉利车主在争执,很多人会首先认为是车主欺负老大爷。但实情可能是这个老大爷碰瓷。在没有搞清楚来龙去脉之前,这些人就因为天生的同情,转发了文章。

4

要判断一篇文章是否为炒作,要看文章是否为作者带来目的的转化。比如,如果目的吸引关注,他肯定会在文章里想法设法让新读者关注公众号,比如放置公众号二维码。罗尔先生近期的文章,几乎每篇都放置了公众号二维码,哪怕是「抒发」爱女之情的文章。

5

这些年,我看过不少网络求助的帖子,因为求助者对公众是陌生的,为了获得公众的信任,他们一般会拿出各种证据或找权威机构背书。比如,我患病了,我没钱医治,我可能会找一个专门的公益机构帮我筹集捐款,因为这个机构对公众可能并不陌生。

6

如果不找权威机构背书,大多数人会选择展示各种证据。比如,我又患病了,又没钱治疗,我会把我的病历、医院收据、我的银行账单,甚至我的所有财产公开。因为,当我到了没钱治疗,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会选择豁出去,以获得更多信任。

7

反观罗尔先生,在过去 2 个月的文章里,他并没有在任何一篇透露他的收入、医疗的收费等。作为一个老媒体人,他显然知道平白无故地让陌生人捐款是很难的,所以他选择了打同情牌。读者被情绪感染了,不去查究事实,在大多数转发者眼里,他们宁可信其有,也不多动一点脑筋。

8

很多营销操纵者都利用了人性这点弱点,去制作病毒营销文章。你一定记得「不转不是中国人」,你一定知道很多网龄较短的长辈经常在朋友圈转发各种「震惊了!……」之类的文章,道理是一样的。

12